这次经历让柏诗雨得到了特殊的锻炼和体验,让她深刻领悟到自强的含义,也让她树立了远大志向。
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表示,将聚焦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一月一暗访、双月一调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昭通年内实现人均纯收入低于8500元且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动态清零,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从电力能源产业来看,重点要做好增煤电、扩光伏、优水电、配储能、强电网电力保供和用好绿电。
同时积极推进交通绿色发展,启动绿美交通百日攻坚行动,通过绿色、低碳的有力探索,全面深入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寇杰表示,当前,我省工业投资快速增长,有利于全省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乘势而上,云南将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坚持打赢经济转型攻坚战。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下半年云南将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和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实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兴产业集链成群,坚决打赢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同时,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落地,培育经营主体,提振民企信心,深化国企改革。
未来贵金属集团将通过技术辐射及成果转化,积极培育和孵化贵金属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着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激发链式效应,夯实贵金属资源产业基础,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有色稀贵金属产业。新旧动能的转换带来了经济转型升级效果的显现,沿着这一路径砥砺前行,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定。全省人社系统着力把主题教育成效体现在破解难题推动人社事业发展上,各单位分析制约发展的短板弱项和瓶颈问题,列出难点问题,逐一制定推进措施、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着力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作为重要抓手,打通堵点、检视差距、优化服务,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省人社厅自下而上全面检视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巡视巡察和审计监督反馈的问题,逐一列出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责任。截至目前,对人社部下发审计问题清单涉及我省劳务派遣单位截留稳岗资金的6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在检视整改上严格要求,做到边学习、边调研、边检视、边整改。
省人社厅在认真扎实组织开展好规定书目学习的基础上,采取学、讲、研、用、评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社工作的重要论述2022年为我省28万名6月至24月的儿童免费发放了营养包,婴幼儿贫血率及轻度贫血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婴幼儿生长迟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为227.5万名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2022年全省目标人群叶酸服用率97.66%。
全省4378人参加营养指导能力提升实践技能考试,完成云南省铁皮石斛、灵芝、天麻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申报文山三七主根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形成一批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较大的食养产品。三高是油、盐、糖摄入量高,四低是健康素养低、主动锻炼率低、蔬菜水果摄入量低、水产品摄入量低。同时,成人营养不良率、儿童生长迟缓率,孕妇、儿童、老年人群贫血率仍较高,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公布云南省首批10家营养健康食堂、餐厅,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云南日报记者:陈鑫龙。10年间我省中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持续提高,营养状况有较大改善,膳食结构不断优化,良好饮食习惯逐步养成。开展阿昌族、德昂族、景颇族等8个人口较少民族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干预,促进人口较少民族营养健康。2020年以来,我省在社区、家庭等不同领域积极推动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持续开展合理膳食相关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开展食物成分监测、居民营养现状、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营养状况以及食物消费量调查,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分析人群营养健康状况,对重点人群提出针对性营养干预措施。
积极推进营养改善项目。2022年度孕产妇贫血患病率11.05%,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3.99%,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1.36%,全省妇女和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我省自2020年推进健康云南行动以来,从提高营养服务能力、创新营养产业体系、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等方面推进合理膳食工作,全民营养健康素养得到提高,群众饮食从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转变。同时,我省强化传统、特色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掌握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布预警公告。
调查显示,我省存在三高四低的不合理膳食行为。常态化开展居民营养、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推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行为使用技术生成的图片、视频的,需明确标注系技术生成。对从事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进行严格核验,并在账号主页展示其服务资质、职业资格、专业背景等认证材料名称,加注所属领域标签。网站平台应当健全MCN机构管理制度,对MCN机构及其签约账号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禁言期间自媒体不得新增粉丝,历史发文不得在网站平台推荐、榜单等重点环节呈现。
使用自行拍摄的图片、视频的,需逐一标注拍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对账号信息中含有党政军机关、新闻媒体、行政区划名称或标识的,必须人工审核,发现假冒仿冒的,不得提供相关服务。
鼓励网站平台对存在争议的信息标记争议标签,并对相关信息限流。对未通过资质认证从事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发布的自媒体,应当采取取消互动功能、禁言、关闭等处置措施。
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网站平台应当要求自媒体对其发布转载的信息真实性负责。
自媒体申请开通营利权限的,需3个月内无违规记录。网站平台不得提供粉丝数量转移服务。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予以关闭,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在自媒体账号主页,以显著方式展示该账号所属MCN机构名称。
5.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13.强化典型案例处置曝光。
营利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广告分成、内容分成、电商带货、直播打赏、文章或短视频赞赏、知识付费、品牌合作等。网站平台应当严格执行一人一号、一企两号账号注册数量规定,严禁个人或企业操纵自媒体账号矩阵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
自媒体发布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在信息发布页面展示自媒体账号名称,不得以匿名用户等代替。自媒体因违规行为增加的粉丝数量,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核实并予以清除。
对转发谣言的自媒体,应当采取取消互动功能、清理粉丝、取消营利权限、禁言、关闭等处置措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为加强自媒体管理,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1.严防假冒仿冒行为。网站平台应当强化注册、拟变更账号信息、动态核验环节账号信息审核,有效防止自媒体假冒仿冒行为。应当要求自媒体依法依规开展账号运营活动,不得集纳负面信息、翻炒旧闻旧事、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消费灾难事故,不得以防止失联、提前关注、故留悬念等方式,诱导用户关注其他账号,鼓励引导自媒体生产高质量信息内容。
11.加大对自媒体所属MCN机构管理力度。自媒体在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准确标注信息来源,发布时在显著位置展示。
对打造低俗人设、违背公序良俗网红形象,多账号联动蹭炒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等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取消或不得赋予其营利权限。对于利用签约账号联动炒作、多次出现违规行为的MCN机构,网站平台应当采取暂停营利权限、限制提供服务、入驻清退等处置措施。
对未认证资质或资质认证已过期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暂停提供相应领域信息发布服务。对频繁蹭炒社会热点事件博取关注的自媒体,永久禁止新增粉丝,情节严重的,清空全量粉丝。